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动摇,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相融相通,并以其特有的价值追求和人文关怀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坚持凝魂聚气。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从而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坚持提升品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需要现实的物质载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需要,必须不断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档次与质量。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要着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品质质量、审美趣味和精神境界,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同时注意文化赋能,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品质,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执笔:林学启)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观察者说)
楚国清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实现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充分彰显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对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让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中国式现代化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本质要求之一,就是因为丰富精神世界承载着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体现着我们党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重视,彰显着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目标指向。新时代以来,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全党全国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团结凝聚力量,奋斗开创未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凝聚各方力量,使全党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中凝聚最大社会共识、形成最强向心力,汇聚团结一心的磅礴之力。
让历史主动精神更加昂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一百多年来,我们党铸就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创新创造,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精神世界愈加丰富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中国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空前激发,创造活力空前迸发,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的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牢牢掌握历史主动,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开拓进取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继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让共同价值追求更加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在人的精神世界里,价值观念是核心内容,是起引领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久久为功。其中,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最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价值观念。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作者为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
彰显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根本
唐军旗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实现精神财富极大丰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贯彻落实这一本质要求,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根本,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也是提高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让广大人民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的内在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作用,发挥其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更好彰显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推进,先进模范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价值取向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挺起民族精神脊梁提供强大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我国古圣先贤的思想、仁人志士的夙愿,同我国的历史文化相契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观念,深刻反映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能够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供价值引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寄托着我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体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时代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深刻体现新时代的时代精神、价值观念,深刻回答在新时代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同我们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我们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因而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能够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供价值引领。只有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深刻体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