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将“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作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这是深入考察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得出的重要论断。今天的学术版围绕“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进行阐述。
——编 者
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学苑论衡)
邢广程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拥有14亿多人口而又精神上文化上高度团结统一的国家,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将“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作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凝聚起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具有重大意义。
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的历史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从古至今,各民族都为祖国大家庭的形成和发展贡献了力量。建立了向内凝聚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的重要历史表现。
建立向内凝聚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地理特征为西高东低,大江大河多呈“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势。这样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中原地区的黄河流域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经济发展较快,文化水平比较先进,能够对周围地区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华夏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从黄河中下游向外发展,逐步形成了汉族;生活在中原地区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逐步向内聚集,形成了多民族融合互动、向内凝聚的自然历史过程。此后,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局面大致可以归为三类,即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王朝、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建立的统一王朝、多民族王朝并立,这三类政治局面都表现出极强的向内凝聚特性。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王朝通过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协同和带动周边少数民族发展,形成强大的向内凝聚力;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建立的统一王朝本身就是向内凝聚的产物,这些王朝入主中原后又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少数民族向内凝聚的趋势;在多民族王朝并立的时期,各并立的王朝都以正统自居,并极力争夺中原地区的“正统”地位,即使在这样的时期,大一统思想依然在起作用,中华文明依然表现出突出的统一性,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内聚性依然在发展。这些历史现象的产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秦朝实行“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起点。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这表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逐步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内凝聚的结果使中华文明呈现出突出的统一性。
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多元一体”中的“多元”和“一体”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各民族内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之间辩证和谐的共同体关系,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模式。目前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传统,此为“多元”。不过,这些民族从来不是以相互隔绝、相互排斥状态出现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嵌入,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形成了共同体,此即“一体”,这就是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形成了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共同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56个民族这个“多元”在中华民族这个“一体”中得到充分体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救亡图存的历史。在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危急时刻,各民族总是能够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生动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
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突出统一性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其丰富历史内涵和鲜明时代价值。
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大地上各民族通过交往互动,逐步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和谐关系,共同营造了统一的共有精神家园。这个统一的共有精神家园容纳和融合了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最终融为一体,并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上中华民族虽曾遭遇很多挫折,但中华文明始终一脉相承、绵延至今,一个基础性原因就是在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作用下,中华民族各民族拥有“融为一体”的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各民族拥有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国土是中华民族各民族共同生活、繁衍生息的疆域和空间,是我们前辈世世代代留下来的极其宝贵的不动产。在中国历史上,一切分裂国土的行为都没有好下场,都受到了历史的惩罚。现在和未来,一切妄想分裂国土的行径也都不会有好下场。国家是中华民族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中国历史上,一切搞乱国家的行径都受到了历史的无情审判。现在和未来,一切妄想搞乱国家的行径也必然遭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反对和谴责。在中国历史上,中国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教训是,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现在和未来,一切妄想拆散民族的行径也一定会遭到历史的惩罚和人民的唾弃。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我国先民创造的许多伟大文明成果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必定传承中华文明,必然走自己的文明之路。
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至今的2000多年里,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的教训时刻提醒着我们:国家分裂必然意味着社会动荡,而社会动荡则是生灵涂炭的开始,绝不能容许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告诉我们,国家统一过去是、现在是、未来永远都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
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命运所系。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表明,一个羸弱的国家不可能维护住国家的核心利益,不可能保护好各民族群众,不可能给全体中国人民带来幸福安宁。新中国的成立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经验充分证明,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才能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才是各族人民利益所系、幸福所系、命运所系。